公眾領域,你我的自由素材

星期四下午,參加了創用CC主辦的「公眾領域實務座談與展示會」在BOOKSHOW裡熱烈討論Public Domain!不過參加會議前我對Public Domain卻相當陌生,在網路上查詢相關資料後,理解到公眾領域( Public Domain)是在網路上免費開放給大眾完全自由使用的資源,讓人們能自由利用這些資源來為資源產生加值的效果。諸如書籍、影片、音樂、地理資料、圖片與各種數位典藏都是開放給公眾利用的目標。

公眾領域標示分為兩種,一種是舊有的資源而其著作權已經不受保護,當在網路上看到這一類的公眾領域資源,可以主動為它們加上公眾領域標章;而另一種是我們提供自己的著作貢獻到公共領域,可使用公眾領域宣告(CC0)來標示,透過這兩種標示方便公眾更容易辨認這些公眾領域資源來使用。

公眾領域標章(圖片來源)公眾領域宣告(圖片來源)

會議上半場,邀請到各個領域的專家來討論公眾領域未來發展的機會,以及現況所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李治安教授說明著作權法設立的原意,並非完全是要保障著作人的著作權,而是以一種有限保護來激勵著作人從事創作。當保護期限期滿時,是希望著作能免費提供給社會整體大眾使用,以達到促進國家文化的發展與傳遞目的。

來自法國的Mélanie研究員則指出圖書館、博物館在將館藏數位化的過程中,附加了過多的使用限制,讓原先屬於公眾領域的資源,卻因數位化的過程形成了私有化的財產權,造成了大眾取用上的障礙。應該要設有專門機構出來為大眾主張權利,以避免公眾領域資源受到侵害。

                                         

李治安教授和Mélanie研究員對談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黃凱祥表示公眾領域對博物館來說是新議題。在開放給大眾使用前需要先進行藏品權力盤點,才有辦法決定開放的程度。例如手稿與信件等館藏內容恐涉及隱私權的問題,需先行向相關人士釐清法律問題。

中研院民族所張藝鴻分享從事數位典藏工作的經驗,指出數位化典藏即是為了再被利用。認為需要建立數位典藏的開放格式來方便大眾取用,以及需要有專門機構來處理公眾領域資源的認定問題。例如Wiki文庫,在不同國家的可見度與條目數量不同,在於各國對於保護年限認定上有所差異。

中研院人社中心廖泫銘解釋地理資訊屬於公眾領域,但問題在於地理資訊多由政府公部門產生,非一般大眾想要就能自行取得,多需政府機關授權。解決方法是透過直接地實踐來促使政府開放,藉由草根的力量向政府請求資料後,對資料進行加值利用。例如製作台南老地圖AP,與在地觀光連結,等看到相關正面效益後開放就非難事了。

下半場創用CC介紹PD4PD平台讓大眾了解公眾領域概念、獲取現有的公眾領域資源;以及Mediagoblin工具展示批次上傳與同時註記Matadata描述資料的方法;張欽隆博士候選人則介紹電子書開放格式PTF,方便人們同時讀寫以及處理大量文件的各種格式轉換。

聽到了這麼多的公眾領域的好處,是不是對公眾領域感到興趣了呢?現在就開始使用公眾領域資源吧!如果想要分享自己的著作給大眾時,就用公眾領域宣告(CC0)釋出吧!

延伸閱讀:

1.公眾領域實務座談與展示會直播

2.「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與「公眾領域標章(P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