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您在這裡

jimmy

我們常常看到加密連線的網站中(https://** ...  ),嵌入未加密的圖片,瀏覽器就會把原本綠色的「安全」取消,變成不顯示,甚至變成「不安全」的紅色警示。我想不安全的紅色警示很明顯,當然就表示不安全。但今天想聊聊,如果沒有標示不安全、卻也沒標示安全的時候的網站,究竟網站哪裡有問題呢?嚴重嗎?

通常網站嵌入未加密的CSS / Javascript ,透過 Mozilla Foundation 的 MDN 文件說明,就可算是「Active Contenet」的部份,則鐵定會被阻擋,也會被提示明顯的不安全,就像下圖 Google Chrome 的說明,會出現紅色的字樣直接告訴你網站有問題了。

junsuwhy

你的組織常常辦活動嗎? 會不會需要直播或錄影呢? 如果能打上浮水印、活動名稱字樣或能轉播電腦畫面就更好了。今天來介紹這款叫做 OBS 的開源直播軟體,方便操作不拖泥帶水,正好就能滿足你各種需求喔。

註:進行直播前還有很多硬體方面的設定,包括 WebCAM 攝影機是否已架設、安裝完成,是否已調成直播所需模式等。因為各硬體不盡相同,這裡就不多加說明囉。
 

目錄

 
首先先 到官方網站下載 OBS
jimmy


圖片來自於 BTC Keychain

之前朋友來訪時,聊了一點區塊鏈在公益上的可能應用,才發現這個話題實在是也太夯,不斷「碰巧」接觸到相關的話題,讀書會的朋友票選就選了區塊鏈那本書,而今天參加的 Coscup 研討會也有一軌議程都在聊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可見是熱度不淺。

因為一時想不大出來進一步的應用層面,也覺得現有討論範疇不大合適,僅僅著墨於於區塊鏈讓捐款人可以對組織防弊的思維,根本與現況不符,趁著好奇心起就花點時間好好研究,目前粗淺想法,我覺得 NPO 可應用區塊鏈最大的契機在於兩個地方:

1. 專門募資來發錢給其他法人的中介者,例如感恩福利基金會、聯合勸募這種單位

這與現在最夯的想法說捐款人可以看到錢如何捐給受助者的想法不大相同,因為區塊鏈應用情境中,受助人往往是與鍊結斷裂的那一端,到了那一端要怎麼呈現在鍊結內,我覺得只要金融銀行端沒有解,整件事就沒有解。不過,反而現在法人對法人的財務流通,應該更容易導入區塊鏈的鍊結。

我的初步認識是,透過導入「

charles

雲端服務在企業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而在非營利組織領域呢?

偶爾會碰到我們的客戶來詢問:「微軟有贊助非營利組織一年五千元美金的 Azure 額度可供用,我們的網站/捐款系統可否移到 Azure 上呢?」。乍聽之下,有人捐增了十五萬很不錯/不收可惜,但有些事情得先想想/打打算盤:

  • 微軟是所謂的解決方案/平台供應商,雖然本身也有不錯的客服與支援系統,但實務上還是得透過生態系/協力廠商來協助組織處理實際的工作。因此,除了選了平台之外(微軟或Google),還是得選擇廠商。
  • 廠商...若以我們來說,多年前選擇的類雲端主機服務是 Linode,這兩年也發展出以 Docker 為基礎的佈署機制,要把系統移植到 Azure 裡並不是問題。但是一個組織的一個 Azure,其實就是一台主機,若要單獨處理,實務上就是多一台主機的建置與維護成本。也就是說,身為誠實的廠商,我們會針對多出來的成本跟客戶收取費用。所以跟原本的模式相較(設置在我們共享的服務平台裡),客戶其實會增加成本,並沒有賺到15萬。
  • 除非,這一年五千美元的額度都是給廠商,然後我們在 Azure 上放一套租用服務,提供給多個客戶使用,才能夠免去建置/維護多個 Azure 主機的成本。我們的服務成本也可能再降低一些些(但是主機成本其實暫比是很低的,客戶服務、技術研發,才是成本所在)。
  • 我們當然也可以順應情勢,趁著客戶使用免費的Azure的同時跟客戶收更多錢,但這樣似乎不是很好的謀生之道。

如果有其他解法/建議

missmycetozoa

文章來源:Top 10 Mistakes in Web Design

 

網站設計常犯的十個錯誤(上):讓使用者在網站中暢行無阻中,我們提到一些網站功能與架構規劃上的做法,下篇則將說明Nielsen認為網站提供內容時應注意的地方,這些做法不只提升網站內容的易讀性,也提供訪客更好的使用體驗。

 

難以掃視的網站文字

當網頁頁面呈現數量龐大、擁擠的文字時,使用者會感到壓迫、無聊,這不只帶給他們痛苦的閱讀經驗,其也不會想和網站有所互動。
過於擁擠、不分段落的內容會影響網站閱讀的感受
 
人們在閱讀網站和紙本時的習慣不同,因此如果想在網路環境中抓緊讀者視覺,可以採用下面幾種方法呈現內容:
  • 在文章不同的段落中加入副標題,避免文章看起來過於冗長
  • 利用項目符號列點
missmycetozoa

文章來源:Top 10 Mistakes in Web Design

 

網站是組織在虛擬環境中的門面、對外的窗口,如何提供線上使用者想要了解的資訊與愉快的瀏覽經驗是設計網站時一定要深思熟慮的部分。Jakob Nielsen在1996年提出〈網站設計常犯的十個錯誤〉一文,不只說明設立網站時功能與結構的設計問題,也提到呈現網站內容的時候要注意的重點。隨著網路科技進步,網站的功能日漸增加,但Nielsen認為設計時有些核心概念永遠不會改變。本系列文章上篇將一一說明Nielsen認為網站功能與架構規劃上的做法,下篇則說明讓網站內容讀起來更順暢則說明書寫網站內容時的要點。

 

搜尋功能不佳

「搜尋」功能是使用者在網站中找不到想要的內容時的一線生機,然而當網站的搜尋功能太過執著於輸入的檢索詞彙,會降低網站的可用性。這種情況在英文網站中有更明顯的差異。由於英文字彙組成的形式較中文複雜,當系統在英文環境中完全依據使用者輸入的字詞而無法偵測或校正拼字錯誤、單複數或該字詞的其他形式,會導致使用者至找不到想要的內容。以下圖為例,使用者想在網站中搜尋夏威夷(Hawaii)、檀香山(Honolulu),但是輸入錯誤成Honalulu、Honoloulou、Hawaai時,如果該搜尋系統無法自動偵錯,使用者就不會找到任何結果。

missmycetozoa

文章來源:Frequency & Recency of Site Visits: 2 Metrics for User Engagement

 

對大部分網站來說,訪客來使用網站就像一個長期的約會過程,而且他們幾乎不會改變對網站的第一印象。通常使用者第一次來訪時會衡量網站的可信度,後續幾次的造訪才會逐漸產生轉換事件(conersion events)。轉換事件是指更多、更複雜的互動行為,以網站來說,使用者從單純瀏覽到願意在網站中花錢購物就是一種轉換事件。

為了幫助使用者瀏覽與利用網站,我們可以利用「次數(Frequency)」和「新近(Recency)」兩種網站造訪的統計數字了解使用者與網站互動的歷程,並以此發展網站的內容策略、行銷方案與規劃方向。

 

次數(Frequency)

次數(Frequency)是個別使用者來訪的總次數,我們可以利用次數估算新訪客的比率、回訪的人的相似性。

常見測量次數工具有Google Analytics和Adobe Analytics。Google Analytics的集合技術報告(count-of-session report)功能(Adobe Analytics則稱為visit-number report)

charles

在 11 月中旬的 Drupal Camp Taipei 貢獻了一場「放開那個 Drupal:斷絕不需要的模組、捨去多餘的專案流程、脫離對社群的執著」。前兩段算是勉強拼湊出來的暖身哏,重點是在後面的社群。雖然感覺有點走下坡,但其實還是有無限可能,所以最後還是不斷鼓勵大家的士氣,也真是難為我了XD

其實,該場應該只有一重點,就是把吉祥物多年前的「開源之道」拿出來朗誦幾次,效果應該會很不錯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