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Dongpo)
前陣子受長輩所託負責執行研究案,真是誠惶誠恐,一方面「研究」非我們所擅長,二來以前吐槽居多,真要寫個正面積極的建議本就不易,三則總是怕橘越淮而為枳,研究報告寫得再漂亮,可能還是抵擋不了政府心中那把尺,一路加值應用下去...
所以即將是杯具一場?那也不一定。
頭已經洗下去了,就吹得漂亮一點吧...至少不會寫成打臉報告書就是了。
上圖來自 gov.uk,他們在設計網站服務時,會花一段時間討論數位服務跟使用者的關係
做了數十個網站,看到這個Principle真像是看到知心好友,我順手翻譯了中文如下,希望還能抓到原汁原味:
- Start with needs* (從需求出發)
- Do less (精簡)
- Design with data (資料為主來規劃)
- Do the hard work to make it simple (讓東西變簡單,其實得花更多力氣)
- Iterate. Then iterate again. (不斷重複精鍊)
就在上週,有個雜誌說想來訪問,就在來訪前寄了份訪談大綱。這個大綱挺有趣,尤其是其中一個問題讓我想了許久睡不著...
「您認為,若想從事社會企業、或投入網絡行動科技的求職朋友,該具備哪些條件?可否給予他們一個建議或一句話?」
當接到這個球時,簡直就是個失眠炸彈,讓我晚上翻來覆去,左思右想,當面對一個想要加入的夥伴,我們應該用什麼角度來思考他是否適合我們的事業?是否適合社會企業?是否能夠服務NPO?是要從個人的EQ / IQ?還是從個人的人格特質?還是要從個人的學經歷、技能?
後來,終於在快要昏睡時,有一絲絲啟發.....
* * *
我想要成為一個真實的人,所以我開始從事社會企業相關的工作,你呢?
日前應輔大社會企業工作坊的邀請,臨時替補上陣,再用 Clay Shirky 的梗講了網路行動的概念和網絡行動的簡介。我想,解決非營利組織的數位落差,也是解決一種社會問題吧?
前些日子去參加台灣創用CC計畫舉辦的「開放政府資料:現況、願景、策略」座談會,除了之前的一些想法與實驗之外,也把剛巧在座談會前一天舉辦的網路星期二主題聚會「開放資料與非營利組織」的感想放進去。
當天從其他講者的內容中受用不少,但最能打我臉的應該是主辦單位的參考資料所提到的:
《給激進者的十條法則》其中說到:
一、把進行中的事情都說是實驗,二、事情一開始就要 快速的做,三、做出來的東西要有人看,四、事情搞大了,人要友善,五、一直問到他們煩了說「好」為止,六、搶到麥克風的時候,講話要一言中的,七、臉皮要 厚,打死不退,八、有人來告最好、九、找最不合理的事情先開刀,十、不怕失敗。
回看 http://opencongress.tw/ ,十分裡大概只能得1-2分,以後應引以為鑑啊。